欢迎访问安徽教师考试网!

综合素质

教师资格综合素质“三伏天”的划分及由来

作者:小文  来源:安徽教师考试网  日期:2021-11-09 19:54:38 阅读次数:

教师资格综合素质“三伏天”的划分及由来由安徽教师考试网整理发布,欢迎关注安徽教师考试官方微信(公众号:jszycn),免费下载笔试、面试备考资料。

  俗话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由此可见,三伏天和二十四节气联系紧密,因此探索三伏天的划分及其节气对应对掌握三伏天及其二十四节气都有一定帮助。

  一、三伏天的划分及节气对应

  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日子。“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大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作为一年中最热的日子,三伏天并没有固定时间,而是在每年的小暑和大暑之间。

  三伏的具体日期是由二十四节气中“夏至”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配合决定的。我国传统“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12个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如庚子、庚寅、庚辰…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也称头伏)的开始日期,第四个庚日中伏(二伏)的开始日期,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的第一天,因此一般头伏10天,中伏10天或者20天,末伏10天,合称“三伏”。

  对应到二十四节气,三伏天为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恰在小暑和大暑之间,正如农谚“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也可得知,三伏天与二十四节气的密切联系。

  二、三伏天的由来

  伏,原来有隐伏的意思,把夏天最热的时候称作“伏”,也有躲避盛暑的意思。据资料显示,三伏的最早记载,在战国时期已有出现,《史记》载“秦德公二年初伏”,可知伏日始于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三伏天的起始时间和当今时间一致,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进入初伏第四个庚日进入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进入末伏,统称“伏日”。

  而之所以选择“庚日”称为“伏”,这与我国传统“五行生克”的说法有关,根据《历忌》中解释为:“伏者何,金气伏藏之日也”,同时,刘熙《释名》也说:“金气伏藏也,故三伏皆庚”。也就是说,当时的人认为最热的时间是夏季,夏属火,庚属金,金最怕火将它烧融,所以一到“庚”日,金必伏藏,于是火就能大肆热毒,使天气变得特别热了。既然金为伏藏,所以称为“伏”日。也正如因为五行中金畏火,而此时火德方盛,故而庚金伏藏于夏火之下,所以称“伏”。

以上即为《教师资格综合素质“三伏天”的划分及由来》全文,更多资格证考试动态和学习资料欢迎加入教师资格证考试交流QQ群597316387,并关注安徽教师考试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hjsks.com/(安徽教师考试网

关键词:教师资格证

加入教师考试平台

中小学教师QQ群:251776608

幼儿园教师QQ群:488096390

教师资格证QQ群:597316387

安徽教师考试官方微信